« 野钓最佳钓组的配合钓鲫鱼技巧:总结的一点垂钓鲫鱼方法 »

来自日本的超精敏矶钓武器


  当目标鱼数量越来越少、体形越来越小、吃饵越来越小心时,除了运用更精细、更敏锐的钓组和技术之外,你别无选择。
  可是,一般丹锥浮标水阻力较大,很难达到高灵敏度的要求,同时单靠一枚丹锥来控制水下钓组状态,实在也嫌困难了点,因此日本钓界已出现若干种衍生变化。
  想不想知道这些变化的内涵与其使用精髓?请锁定本文,用力地读下去……
  鱼越来越难钓可不是只有中国台湾才会发生的事,号称浮游矶钓大本营的日本,同样也有这种困扰。由于器材和技术不断改良,垂钓人口又迅速扩张,而资源量却未能同步提高,因此日本钓界的竞争态势益发明显。兼之纬度较高,冬季水温太低时,矶钓目标鱼的索饵意愿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使垂钓成果更加低下,因此日本的钓界精英们正试图推出某种方式使收获量有效提高。
  这一期本刊就要介绍几则近年来在日本当红且十分特殊的浮游矶钓方法,如果对您的钓技能有所启发,那老编这一期就没白忙了!
  超轻量丹锥钓组
  因为鱼吃饵越来越小心,所以想当然你的第一应对策略就是——尽量把钓组弄轻巧些。这其实是任何一个有概念的钓者都会做的事,因为钓组越粗重就越钝笨,越轻细就越灵敏。
  目前日本许多高手如早负盛名的立石宗之、鹈泽政则、三原宪作、柴原启二和后起之秀如川野弘(1996年第十五届G杯冠军)、片伯部光广(1995、1997、1998年第十四、十六、十七第三届G杯冠军),都非常爱用F号、G2号、0号、00号,甚至-0、-G2、-B号码的浮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G杯就是GAMAKATSU杯,乃是日本钓具大厂蒲克(其日文公司名称的英语发音即为GAMAKATSU)公司主办年度赛会,竞赛项目分成若干种,其中矶钓黑毛一项为极受瞩目、具有指导意义的比赛,优胜者往往会被捧成明星、名人。
  那F、G2、00、-0之类的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看国内知道的人恐怕还真没几个!经过多日锲而不舍的明察暗访,我终于从中日几家信誉大厂和有真才实学的钓界高人口中得到相关讯息,再跟一些书面资料加到比对之后,总算归纳出了一个结论:G2的浮力约相当于2号咬铅重,0号浮力约等于8号咬铅重,00号则在淡水中会沉、在海水中会浮(因为海水比重较大)。
  这些数字有何意义?举例来讲可能比较实际。G2浮标在加上一枚转环、一口钓钩和一根碳纤子线的重量之后,所剩的残存浮力已微乎其微矣(当然也得看转环多大、钩子多重、几号子线放多长);0号的浮力则可能根本无法负荷转环、子线、钩子的重量,也就是加上钓组后它就已无法浮在水面了。
  不过以上结论却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一家制作厂商的标准都不同,像山元八郎"PRO山元浮标-0号"就和钓研的"T-漂浮00号"同样具有在淡水中会沉、在海水中会浮的特性。
  至于还没谈到的F号浮标它的标准更模糊,从大约2B到-2B都有可能。有人说那个F代表FREE(自由)的意思,也就是不用加咬铅就恰好平水,但那是错误的。F其实是FUKASE的缩写,也就是日文"漂浮"的意思。
  讲到这个话头就长了,简单一点说吧:在日本钓界,浮游矶钓法的含义几乎就等同于FUKASE钓法,亦即"用轻巧的漂浮仕挂进行垂钓",跟挂不挂铅并无直接关系。且那漂浮二字也不尽然代表浮在水面上,凡钓组轻巧、容易漂晃、不是打沉底的都算。所以了,这一等级浮标的载重量其实是因厂牌形式而异的,有些产品浮力大,有些产品浮力小,还有些根本就是负浮力。
  双丹锥钓组
  也就是在钓线上同时穿挂两枚丹锥来下竿。日本有几个玩双丹锥相当有心得的名人,如山元八郎、若松敬竿、高园满、秦成夫等,其中若松敬竿一般被认为是此种钓法的始作俑者,而山元八郎则是成绩最骄人的一个。
  基本上日本人把这套功夫跟下一项一起归类为二段式钓法,而两者间的渊源也确实颇深,但论到使用面的产质特征,它们却有着明显差异,所以我将它们分开来叙述。
  双丹锥钓组的最大用意有五:1、重量足,强风中抛投更方便;2、在需要同样载重的情况下,分散给两个浮体去承载则个别体积可以更轻巧,鱼讯感应更敏锐;3、当需要提高乘流性、抗风性时,下方丹锥可用过量咬铅压入水中,或干脆使用负浮力规格者,其效果比一般水中标更佳;4、因为有一前一后(或曰一上一下)两颗浮标,操竿晃饵时不至于一拉母线就直接造成钓组的大幅度上扬;5、在二枚潮、三枚潮等情况下(即表层、中层、下层水流方向或速度不同时),双丹锥的稳定性很高,且观察水流与钓组动向较为方便。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生意经,因为使用普通丹锥钓组时,挂底顶多流失一颗浮标,用双丹锥可就损失加倍了!不过信不信由你,在日本不但玩双丹锥的大有人在,甚至搞三丹锥以上者也不算稀奇,还有人把丹锥换成助投浮标(即俗称猪公的多拔西浮标)造型,最先端挂一颗大号的,下面接上一长串小型者,活像母猪带小猪出游!只不过那些玩法被统称为连段钓组,以与只用两枚者区别,但无论如何,连段钓组跟以下所要介绍的钓组比起来,其轻巧、灵敏程度可是明显不足的。
  连横钓组
  常接触日式钓具的人,应该都知道目印这种东西,它是挂在线上用来标示钓组位置的小道具。在矶钓场合中所用的目印,多为具有些微浮力的圆形或椭圆形制品,体积甚小、水阻不大,加上色泽鲜艳醒目,中间在还有一道可供线系穿过的小孔,因此有人理所当然地将它看成咬况不佳时的浮标代用品。
  典型的连横钓组就是将阿达利钓法之观念与目印浮子互相结合,先在母线上挂一枚助投浮标,然后接一段中继线,此线上有数枚平均分配位置的小目印,然后下方再接绑子线、钓钩。
  由于那一串目印重量甚轻,因此要借助投浮标来帮助送出钓组,而各目印浮力又都相当微小,仅需相当少量的咬铅就会下沉,所以整套钓组就非常轻巧了。举例来说,假如一枚目印浮子只能承载一颗2号咬铅,而你在五枚目印组成的中继线组下方的子线上,加了一颗B号咬铅,则此时最下端目印将完全沉入水中,甚至可能连第二枚目印也跟没顶——别忘了转环、子线、钩子都是有重量、会沉的。此时如有鱼儿就饵,它只需花不到3B的力气就能拖沉整串目印,其敏感度当然十分惊人。
  我不太确定有没有哪位名人是靠这招数扬名立万的,但它威力的确不小,兼有抛投方便、鱼讯敏锐、目视清楚等优点,而且日本几个着名浮标厂商都有推出套装商品贩卖,因此台湾也有少数钓友采用,并给它取了个诨名叫做"火车笼钓组"。
  二段式钓组

  相对于前述第二项玩法,这种组合虽然也用了两枚浮标,但通常却都不是丹锥,反而更像简化了的阿达利钓组——上方一颗可游动的助投浮标,下方固定一个侦测鱼讯的棒状浮标或小粒类似目印的浮子,两者均同时挂在母线上而没有中继线。
  这是阿达利钓组的简化型或改良型吗?错!它其实比阿达利钓法还早出现,乃是前文提过的若松敬竿老钓师于将近二十年前创制。而日本名人村上雅昭撷取其容易抛投与反应灵敏的精华,加上自己发明的利用中继线、中继浮球来提高稳定性与控线晃饵机能的使用观念,在15年前推出了阿达利钓组。
  好笑的是,国内有人认为阿达利钓组钓棚深度最多只能到一根竿长,是个很应该"改良"的缺点,因此把中继线与中继浮球拿掉,仅在母线上放置可游动的助投浮标与固定的鱼讯浮标各一,然后宣称如此即可不再受钓棚深度限制,爱钓多深就钓多深。

  真能这样搞吗?且不管孰先孰后、谁改良谁的问题,光是不再受钓棚深度限制这一点就十分可笑。因为第一,想玩阿达利钓法就要先确认应是由你来定出钓棚,运用诱饵将目标鱼引到钓棚中来上钩,而非试图叫钓组去找鱼的踪迹。第二,中继线和中继浮球在这套钓法中是有特殊意义的,它们能够提高钓组稳定性、让控线晃饵动作不致太过火(如同前述双丹锥钓组之特性),还兼有放大鱼讯和帮助目视方便的效果。假如拿掉它们,就根本不成其为阿达利钓法了,何来改良之有?第三,虽然那个助投浮标可以移动,但鱼讯浮标却是固定住的,请问要如何"爱钓多深就钓多深"?搞了半天还不是跟没改一样!而且勉强就算有改,也不过是改回人家日本钓友原始的老路数。
  话说回来,二段式钓法尽管问市已久,却是最近几年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想必就是本文开宗明义所说的那个道理。目前在这方面比较有名的日本高手为中岛五郎、常富正美、宫川明等人,其中尤以后两者更受推崇,且有人认为他们是下一项更精敏、更轻巧、最新进化的子线浮标钓法的创始人。
  子线浮标钓组
  宫川明和常富正美都以玩二段式钓法闻名。可是即使二段式钓法已经相当轻巧敏锐,也还是会遇到鱼讯浮标体积过大(较易受到风与流的影响)、承载力过高(影响鱼讯反应与钓组漂晃自然度)的困扰,因此他们越玩就把鱼讯浮标搞得越轻、越小,正如超轻量丹锥钓法当初的原理一样。
  更相似之处是,子线浮标也鲜有承载到多少B的,其浮力多半仅达G2、0、00这样的等级。所不同者,这种东西体积一律非常迷你,比寻常丹锥要小巧可爱得多,造型也变化较大,有中通的、有外挂的、有短棒形的、有卵圆形的,更有些是乱七八糟说不出来什么形的。
  在使用方便,此物既然极其轻巧,又跟二段式钓组有一段渊源,当然可知它也需要助投浮标来协助进入标点,然而这里用的助投浮标却很少是猪公型的,反倒多半为相当正常的丹锥浮标——只要其自重够、能担负抛投任务即可。另外,这东西通常是附在子线上而非母线上的(所以才叫子线浮标),子、母线之间也常不加转环而用电力结之类的绑法直接相连,并且在此浮标上还常常不加咬铅,使钓组呈完全自由飘荡状。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那些体积小、重量轻、阻力弱之类的性质就不多谈了,单就其比较特殊之处而言:
  第一, 为何用丹锥来当助投浮标?因为要它也保持若干表达鱼讯的功能,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子线浮标太轻敏了,鱼儿常常会吃到丹锥浮标;二是子线浮标常会用到负浮力状态(也就是沉入水下),使得观察鱼讯必须借助于母线上那枚丹锥。
  第二, 为何把这枚浮标放在子线上而非母线上?因为这样浮标跟钓钩的互动才会更直接,且钓者可以任意移动它,从跟母相接之处到钩子上方都有可能成为浮标位置,使得攻击变化空间更宽广。
  第三, 为何不用转环而将子、母线直接相绑?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额外重量(还记得浮标号数都小到不能再小吗?)可以降低水阻力干扰,更可以让线组在水中展开得更自然。
  第四, 为何子线浮标之下常常不加咬铅?当然很多时候还是会加的,不过当咬况真正非常差时,以及当水流很缓慢——慢到难以推动咬铅——而你又需要制造子线斜度之际,不加咬铅就变成必要手段了。此时子线浮标能够适度将子线拉出一个斜度来,好让刁滑的鱼儿放心咬饵。
  以上就是目前日本钓友们爱玩世不恭的一些当红钓组。现在,请您回想一下前面讲的几项内容,除了超轻量丹锥钓法之外,其他双丹锥钓组、连横钓组、二段式钓组、子线浮标钓组等等,是不是在组合方式和使用观念上都有一些类似之处?很明显的,它们都不是单一浮标的仕挂,而是把助投、反应鱼讯、乘流、搞风浪、打斜子线、显示钓组位置、显示潮流状况等等不同机能交给不同的浮标去担当,并且都具有提高敏感度、增加操控便利性、降低鱼儿就饵戒心等特质。
  事实上,超轻量丹锥钓法也有若干要领是与上述各点符合的,若你在此钓组中加上一枚适当的水中标,那意义就更接近了!所以说,尽管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不过当谈到使用时机与技巧时,以上各钓组却又有其不同之处,这些个别差异就放到下一篇来讲座吧。
  阿达利钓组
  8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种以轻便、中通、椭圆形、有自重的木制浮标为主体,搭配许多操控手法来钓取矶岩海岸鱼类的活动,这种钓法使用类似球形的浮标,所以抛投性能不差,但那浮标的形体又比圆球状者瘦长许多,使它侦测鱼讯的功力大幅度提升,而在水里的阻力却同时大幅度减低,再加上许多玩家逐渐累积出一套颇具实效的操竿控线手法,因此缔造了十分亮眼的垂钓成绩。这种钓法被人们称为"阿波钓法"。
  一位叫做若松敬竿的老钓手觉得阿波流还是有些不够犀利的地方,便把长标和球状标两者加以结合,采用一枚丹锥类的有自重浮标当作助投器,下方母线上再设一根细长、敏锐的杆状浮标侦测鱼讯,因而造就出"二段式钓法"。
  阿达利钓法与阿波钓法渊源极深,可是在结构、机能、用法各方面却又有着极大差异。它堪称为二段式钓法的改良品,更是近代日本矶钓界超精敏风潮的创始者。"阿达利"这个字眼,在日本有祈愿、运气、线索、吻合、命中、达成等许多含义,用在钓鱼活动上,通常被当作"就饵"、"鱼讯"解释。它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最复杂的矶钓钓组,整个结构包括母线、助投浮标、中继线、中继浮球、鱼讯浮标、子线、钩子,以及转环、咬铅、线挡、浮标插座等一系列零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