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窝子的种类与用途钓者要钓饵齐全加钓法多变 »

垂钓乌鱼应四看


  守,游看季节———守与游即定点守钓和游动墩钓,这是钓乌鱼的常用方法。乌鱼冬天大都藏身比较安全、隐蔽的石缝,灌木丛和杂草密集处,处于冬眠和半冬眠状态,很少活动,极难钓获。早春,乌鱼开始复苏与进食;晚秋储备养分准备过冬,大都在原栖息地很小的范围内活动,只有饵钩投到了这样的地方才可以钓获,而近岸明水处一般不易钓到。仲春至仲秋,乌鱼比较活跃,特别是每年5~7月间,乌鱼要在水草茂密的水域做窝和产卵、育仔,繁衍后代,针对它们有护仔的天性,看窝点下钩,不论守钓与游钓都能取得较好的收获,有时在一个窝点能先后钓到奋不顾身护仔捕食的雌鱼和雄鱼。秋天是乌鱼的又一个孵化季节,鱼卵孵成幼鱼后,同春末夏初一样,像黄褐色的蝌蚪群游,幼鱼泛着簸箕大小的细浪移动,亲鱼在下面保护,虽然这时的“黄窝”比春末的“青窝”离岸远一些,用守候或游动的方法,同5~7月一样,也有很可观的收获。但是,除了钓“青窝”和“黄窝”外,平常游钓的效果不是很好,即使寻找乌鱼常驻的水草、树丛处,也很难见到一条乌鱼上钩。
  底、浮看水温———乌鱼和其它温水性鱼类一样,适合在15~32℃的环境下生活,20~28℃食欲旺盛,它们生性凶猛,但游速不快,故常在水底或水草、树丛的中上层有障碍物的地方打伏击。据有关资料记载,一条500克重的乌鱼,一天能吃掉250克的小鱼虾,相当于自己体重的一半,可以说是一种害鱼。环境水温15℃以下时,乌鱼一般都在底层,只有底钓才见成效;15℃以上时,上、中、下层都会有乌鱼活动,底钓、浮钓都行,但阳光炽热的中午和水温超过33℃以上时,相对耐高温的乌鱼与其它鱼种一样,多数沉入水底,少数散兵游勇也在中上层游晃,此时底钓比浮钓效果好。2004年6月26日,多云见晴,气温24~34℃,我在水底、小湾一倒入水中的大柳树旁抛出两副小抛竿,都用串钩挂泥鳅,浮钓无鱼问钩,而底钓两次中鱼,说明温度较高时乌鱼多在水底活动。
  专、兼看鱼情———由于乌鱼是野生而非大批放养的,自我繁殖力不是很强,它们同别的鱼种相比,在河、塘、湖、库中总是少数。因此除了乌鱼繁殖期或该水域乌鱼较多的情况下,可专门钓乌鱼外,本地多数钓友都是在垂钓鲫、鲤等鱼类的同时兼钓乌鱼。做法是:(1)单竿垂钓时,尽量用荤饵和较大的钩,如用7号伊势尼钩挂蚯蚓,可同时兼钓鲫、鲤、鲶、黑等多种鱼,任其“选购”一举多得。(2)双竿齐下,一荤一素,一大一小,可能乌鱼和其它的鱼种双丰收。(3)在集中精力玩手竿的同时,用抛竿、串钩挂小鱼、大虾、投到钓位附近水域,以逸待劳,无须频繁换饵,有乌鱼上钩就是意外偏得。2004年谷雨前后,洛阳地区气温多在15~25℃,我与钓友常去万佛山下的水库上游水草丛生处垂钓,采用多种鱼兼钓的做法,每天获鲫鱼30余尾,偶尔也有鲤鱼上钩,抛竿不时竿弯铃响,几乎每天都有黑、鲶入护,这比“单打一”钓某一鱼种的收获量大得多。
  竿、钩看环境———钓乌鱼,竿、线的长短和钩的大小、多少,要因时因地而异,有所同又有所不同。有一次,我见钓友连续上两条大乌鱼,有点眼红,不顾自己所处的钓位环境,强行将两副串钩抛出,结果一竿中鱼后钻进密集的蒲草、菱角中,线断鱼逃;另一竿甩出后毫无反应,收竿时挂住了树枝,四枚钩坠“不辞而别”。受挫折后,我对钓组进行了调整改进。以后凡是在草密、树枝多或有其它障碍物的地方钓乌鱼,串钩都拴3枚比原来4~5枚的挂底率减少1/4~2/5。有时,往乌鱼经常出没又有挂钩危险的地方投钩,干脆用单钩,鱼上钩后没有空钩挂底,很少失鱼。若在无障碍物的地方垂钓,仍用4~5枚钩的钓组,一连抛数竿,虽然这样的水域鱼少,但饵钩多,所用的白鲦已切成段,泥鳅挂钩时也剪破了一、二处鱼皮,能散发出血腥味,对乌鱼颇有诱惑力,常常施钓得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