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肉作饵效果佳拉饵的配制方法详谈 »

鱼儿与拟饵

 这是一个与传统钓法有着最大区别的差异。拟饵多半是无臭无味,要怎么能在水中引起鱼儿的注意,进而使它循“声”前来?相信你一定也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相当有趣的问题。 拟饵与生饵的比较 与传统钓法之最大不同点就是,传统钓法使用生饵,而拟饵则是金属、塑料、木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饵”主要专攻鱼类的“嗅觉”与“味觉”两个感官系统,而拟饵则重在吸引鱼类的“触觉”与“视觉”这两个感官系统。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生饵钓法会趋向“守株待兔”式的以鱼就饵。属于被动式的钓法,钓法较无变化。而拟饵之钓法主要重在以饵找鱼,所以钓法主动且富变化性。 然而不论是如何的主动,又如何的富有变化性。究竟在一片广大的水域之中,鱼儿是怎样发现拟饵的呢?让笔者的经验与参考多方的资料,给钓友们分成二个方面来做一个系统化的分析、介绍。 鱼类觅食的机制 第一、就是钓者要把拟饵抛到有对的水域,请别把它当成笑话,更别把它当成废话,这是一个成功中鱼的基本保证。当然以拟饵来垂钓,如果搞不清楚状况,没有先确立目标鱼种,找出适当钓场来。说真的,要能钓到鱼可真好比是大海中捞针一般。要知道就算找到了有目标鱼栖息的水域后,接下来还得找出目标鱼在水域中的栖身标点。因为不可能水域之中满满都是你的目标鱼,让你闭着眼睛钓,也能随便的搞上一“土拉古”,所以在制造使拟饵能被鱼儿发现的机会时,首先第一个步骤就是要锁定目标鱼存在的水域,再来即是缩小范围到一一捉出目标鱼经常出现的标点为止。做完了这个工作,接下来就可以进一步了解鱼儿发现拟饵的机制。 第二、以本章的第二段中,即已明白指出,以木材、金属与塑料为主材的拟饵,主要是用来吸引鱼儿的“触角”以及“视角”这两大主要感官系统。基本上鱼类在水中以觅食的感官系统有四,亦即“味觉”、“嗅觉”、“视觉”以及“触角”等。而其中为鱼类所最倚重的感官系统则为“嗅觉”以及“触角”两种。这两种感官系统能够侦知距离相当远的饵食。鱼儿通常由这两种感官系统首先侦知饵食的存在,然后循着这两种感官系统所侦知的饵食大概位置慢慢接近,最后到达可以“目视”的距离后,发动吞噬,并最后由口中的味蕾,也就是“味觉”系统来决定是否吞下或吐出口中之物。 因此,由上列的觅食机构中,我们大概得到了一个鱼类觅食机制的顺序。这个顺序可能是先启动了“触觉”系统,因为水的密度高出空气密度甚多。物体在水中所产生的颤动与声响,鱼类可由身体两侧的侧线侦知,甚至不仅仅是水中物体的颤动、声响而已。连陆上的颤动与声响,甚至在空气中的声响,都能无碍的传导入水,被鱼儿所侦知。且声声会听得比陆上更大、更清楚。因此别以为鱼儿无法发觉近岸事物的活动情形,藉由水与地面相接并由水来做为颤动、声响所传过的介质。水中的鱼儿可以仅凭“触觉”感官,就能掌握陆上所活动的事务。从另方面来看,或者是先启动了鱼类的“嗅觉”感官,它闻到了水中所散布的食饵味道,它便会循着味道一路觅去,直到发现饵食或气味消失为止。而不论是先启动了鱼类的“触觉”感官也好,或是“嗅觉”感官也罢,就在鱼儿开始发觉食饵并开始找寻食饵时,一直到接近食饵很近的距离时。此时“视觉”感官便加入辅助发现饵食的工作,直到正确发现饵食为止。当然一旦饵食出现后,最后的工作就是交给了“味觉” 系统,然后完成整个觅食的机制行为。 以上的鱼类觅食机制,是在正常的情形下所发生的先后顺序。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可能不会完全依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比如水的能见度,饵食出现的时机等条件。这样因素会影响鱼类感官系统的运作。因此,钓者也必须了解这一个特别的情况,并能权衡应变。然后我们最后来看看,拟饵对于刺激鱼儿的感觉系统,以及运用技巧之间的关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