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粒多用钓鱼饵近闻有以西药为饵者 探秘西药饵料 »

巧用鱼饵

 凡有经验的钓者都知道钓鱼与饵料、钓点、钓法密不可分,这是构成垂钓的三个基本要素,除此之外还有气象、气候、水质等,它们的变化对钓鱼收获的多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若想钓好鱼,学习一些饵料常识和气象、水文知识,了解气候变化对鱼类活动的影响,这对垂钓来讲是极为重要的。 竞技场上常有钓手说:“饵是钓鱼成败的关键”这话是有道理的。从广义上讲,任何人类可食用的食物和植物蛋白质都可为饵。自然水体中的鱼类食物原来就较为匮乏,对于鱼类来说任何可食的物质都可供它果腹,所谓的“饵”仅仅是人对鱼类所给食物质的总称。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挂在鱼钩上或包裹在鱼钩上能使鱼吞食咬钩的可食性物质就是鱼饵。饵料的好坏,即鱼在一定的时间内摄食的多寡,反映在钓鱼上也就是鱼上钩率的高低。鱼类对食物的需要不仅仅表现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对某一种具体的食物,而且还受制于环境的变化。在每年的春季,鱼类刚结束冬眠,对于荤饵情有独钟,但到每年的夏至以后,随着气候的变化,温度的升高,鱼类的食性就会因温度的改变发生变化由荤转素,更倾向于素食面饵或是植物性饵料。随着钓鱼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提高,饵料的重要性在垂钓活动中越来越凸现,一次成败的垂钓六成在于饵料,四成在于钓技,这种观点得到更多钓手的赞同。我国的钓鱼人大多数喜用传统钓法--沉竿底钓。常规钓法重视鱼饵(包括诱饵和钓饵)的制作和运用,为了使饵料的作用能有效地发挥,就必须先了解鱼类对可食用物质的喜好,加强鱼类对粮食类、植物类、动物类或是人工合成类可食性物质的认识,这是垂钓实践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鱼类的食性 在鱼类学中,鱼类的食性被区分为一、草食性鱼类,二、浮游植物食性,三、鱼虾类食性,四、底栖动物食性,五、浮游动物食性,六、腐屑食性,七、杂食性鱼类七个类别。由于这些鱼类的食性不同,因而导致它们之间对食物的嗜好也不同。如果杂食性鱼类它开口不忌,荤素皆食,因此,用于钓取它们的钓饵比较宽泛,再如草食性鱼类,是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白菜叶片,植物茎花,所以具有此食性的鱼类钓饵取向也比较宽泛。但草食性鱼类往往对植物的颜色比香味还感兴趣,很多的时候,它们会对绿色而情有独钟,在施钓时,水中如果有小块绿色的物体,草食性鱼类会从水中浮出一口将其吞下,当发现不是可食之物时,立即吐出,从这个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上。 我们可以断定,草食性鱼类偏爱绿色的原因:是因为草是绿色的,按这个逻辑的简单推理,绿色是草,是它们的可食之物。尤其是在一些非人工养殖的鱼塘内,天然饵的匮乏导致很多草食性鱼类能浮出水面,在水表中追逐绿色的树叶,虽然这些树叶已超出鱼类的食性之外,但鱼类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以此裹腹。笔者曾读过谭佛航老先生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因匮乏食物,北京龙潭湖的柳树叶都被争食一……,由此想到很多的鱼饵厂家,锦龙鱼饵,南北鱼饵,在生产制造、鳊鱼等草食性鱼类的钓饵时,刻意地将钓饵的颜色设计成了绿色。我想这恐怕与草食性鱼类偏爱绿色不无联系吧。 在直接可作钓饵的生鲜植物中,除了绿色对草食性鱼类有较强诱惑之外,植物的香甜,清香可以进一步地刺激鱼类的食欲。尽管这些植物香甜,清香浓淡不一,但对鱼类的诱惑都是巨大的。植物的香甜是植物所固有的原生香味,也是很多通过用嗅觉来感知植物饵是否可以食用。因此,很多瓜果蔬菜不仅具备了鱼所钟爱的颜色,而且还具备了鱼所嗜好的香型,成为不用加工,经济实惠,使用方便,生鲜植物钓饵。如小青菜、菜叶、芦苇、桑椹、苜蓿草、油菜花、苦树果等数十种行之有效的钓饵。 我们知道,使用生鲜植物作钓饵来钓取草食性鱼类,确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它也是有前提的,因为鱼类有认熟不认生的习惯,尽量不要用塘内鱼未曾吃过或见过的植物作饵,以免鱼因不识饵而不咬钩。笔者曾因这个原因而经历了多次的教训。笔者擅长浮钩钓,在夏秋季常用生鲜的植物作钓饵,来钓、鳊鱼。有一次自己去了一个、鳊鱼较多的池塘,使用浮钩钓,当时笔者是有备而去的,钓饵是用鲜嫩的小青菜作饵,钓了1个多小时,还是没有鱼咬钩。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立刻改用池塘圩埂边的狗尾巴草作饵,很快就频频上鱼。事后与塘主闲聊,证实该塘从来都是喂草的,若使用青菜是很难钓获的。除此之外使用生鲜植物作钓饵,应尽量选择若干枝叶娇嫩的地方作饵,不要选择富含纤维的部位作饵,以免鱼因植物纤维丰富而懒得咬钩。除此之外应季应时用饵也是使用生鲜植物作饵的技巧之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